学习重要还是学习能力重要?
这几天读了这本《智识的生产技术》,延续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的主题。
一本薄薄的小书,作者是日本的梅棹忠夫。老先生是搞研究的人,研究方向是民族学、比较文明学,著有《文明生态史观》、《梅棹忠夫著作集》(23卷)。
作者有感于日本的学校甚至大学老师灌输过多,学生不懂积极主动学习;很多研究者也缺乏基本的研究技术训练,决定分享自己多年来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出的方法。如:
如何观察、记录一些现象
确定并开展自己构思的时候,有些什么方法
如何阅读书籍、如何记笔记
文献资料卡片的制作方法
如何整理资料
稿件的撰写
……
在序论部分,作者阐述了什么是“智识生产”。
所谓智识生产,就是运用自己的大脑,以人们明白无误的形式,提出一种新的东西--信息。
不同于通过体力劳动生产出某种物质或能源的生产活动,智识生产运用的是人们各不相同的智识信息处理能力,是凭借人们的思维活动进行的生产活动。智识生产的产品是“信息”。
与之相对的另一项活动是“智识消费”。像打麻将、下象棋、“趣味”性读书,这一类活动就是智识消费。(当然,并不是说这类活动不好。)
作者认为,在当今世界,智识生产技术并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分子专属的事,而是全社会人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。
有关信息检索、信息处理、信息生产和信息转化的技术,正在变得日益重要,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一门生活技术。
这本书初版于1969年,在信息极度富裕的今天,信息处理能力应该属于基本的生活技能了吧:)
我读这本书,主要是想进一步了解卡片笔记法。
整书分为11章,每一章又分若干篇带标题的小短文。据说整本书也是用卡片的方法写成,真的是遵循了“一卡一事”的原则,一篇短文讲述一个问题,每篇字数相若,两页左右,读起来很流畅。
所以,这又是一本想推荐给大学生、研究生朋友读的书!(在网上也看到不少留言说是老师推荐读的。)
今天先说说我的另一个思考。
作者梅老先生说到当年日本的教育:
学校虽然给学生灌输了不少知识,但并没有教给他们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。学校不教学生获取知识、研究问题的方法。